長春軟件開發之產品開發的精益之道
不久前在上海,在PTC軟件公司主辦的一個關于產品開發的高層研討會上,精益管理的研究專家、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萊克(Jeffrey K. Liker) 問了兩個問題。他先問:“多少人的工作跟產品開發相關?”有一半的人舉起了手。他又問:“多少人了解精益產品?”舉手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精益管理的思想已被廣泛用于制造管理,但用于產品開發的實踐尚屬鳳毛麟角。精益,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一個方法論,其精髓是拒絕浪費。這種思想,不僅可以用于生產,也可以滲透到產品開發?!叭绻a品開發是一棵樹,樹的根源就是豐田哲學—??《豐田之道》中的哲學。”說這話的就是《豐田之道》的作者萊克教授。繼《豐田之道》后,他與弟子合著的《豐田產品開發系統》正是研究精益產品開發(Lean Product Development)的成果。在他看來,精益產品開發是下一個前沿領域,并將成為未來十年行業競爭能力中的主導力量。
精益產品開發,是一個系統。精益產品開發系統包括三個要素,即人、流程和技術。以豐田為例,豐田的精益產品開發系統,可以為新產品的開發提出一系列的流程,培養自己的工程師隊伍,還可以運用最新的技術和工具。同時,豐田又把這三個方面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協調發展的系統。
建立順暢的流程
確定高效的流程,是精益產品開發的第一步。
如何創建一種連續、順暢的產品開發流程?
首先,萊克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產品開發專家埃平格(Steven D. Eppinger)教授都強調“前加載(Front-Load)”。所謂“前加載”,是在早期階段就探討可能性范圍,同時不預先明確指定任一方案,對多個產品和制造流程選項進行評估,這就為遭遇問題時提供足夠靈活性,并增加最終獲得一個安全保險的最佳解決方案的機會。
對豐田而言,前加載的工作包括:提前建模(建立多個泥塑模型),圍繞汽車子系統的團隊的組織,分析數據、設立專門的可衡量目標,產生幾百份研究草圖,集合并行工程(指通過一個集中式流程形成最佳的可能解決方案),對策設計(基于項目前的工廠訪問),以檢查表與標準指導工作。
萊克教授把設計模式歸結為循環模式和集中模式兩類,豐田的做法是漏斗形的集中模式。普瑞斯(Prius)混合動力汽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接到開發混合動力車型任務后,首席工程師率領4個汽車研發中心用4個月時間完成總體設計。開始時,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找到80種不同的混合車動力引擎,去掉很不合理的,再不斷討論、比較,從到10種減少到4種,從4種減到1種,就是現在普瑞斯的引擎。后來在樣式設計上,在4個汽車中心產生了20套不同設計方案、5張圖紙、4個原物尺寸模型、兩個最優秀設計,根據廣泛的員工反饋進行修正,挑選出最后的設計。時間越緊急越是不能跳過重要階段,這成為豐田的一種文化。
其次是標準化,這是豐田流程的基礎之一。在豐田,當發現瑕疵時,領導者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沒有按照標準化工作執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導者會從頭到尾觀看操作員依照標準化工作說明表的步驟執行一遍,以檢查是否有差異。若操作員完全依照標準化工作程序而仍然出現瑕疵,那就表明這些標準步驟必須加以修正。
標準化工作的指定包含三個要素:生產間隔時間、執行工作的步驟順序,以及個別操作員為完成此標準化工作手邊需要的存貨量。
此外,埃平格教授還提出,確保高效的產品開發流程的關鍵在于:降低等待時間(工作流與資源分析),創建連續性的工作流(降低集中式批量發布,迅速進行產品換代,縮短周期,經常性總結回顧),采用快速反饋與學習流程。
下一篇:軟件開發工程師必備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