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ERP,ERP面臨困境還是機遇?
長春ERP,ERP系統還不完善
ERP難道陷入了困境?是大廠商即將退出市場,還是他們的產品難以再滿足用戶的需要了?不是。問題出在制造公司的期望值。這些公司希望他們對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的投資,能使他們攻占新的市場,抓住商業上的機遇,如Internet商貿。他們夢想著ERP系統能使企業內部更加配合,供應商和客戶更加協調,對ERP的投資能在市場競爭力和生產效率方面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但是,ERP沒有能滿足公司的期望,差得還挺遠。盡管ERP大廠商極力推銷,ERP套件的強項在于財務控制和多個工廠生產的協調與結合。但是,用戶對此并不滿足,他們需要更周密的供應鏈計劃、更靈活的實施,希望ERP不僅能適合今天的業務過程,更能迅速改革,適應明天新的模式。ERP的主要弱點在計劃功能方面,即主生產調度和制造資源計劃(MRP)模塊,這些模塊沒能適時地以現有的資源響應客戶的需求,因而難以對現實世界供應鏈提供支持。它們的問題是:
1.難以對交易作出快速響應
需求、供應、勞力市場以及機器性能方面的變化,都要求系統作出快速的思考和響應,這正是ERP的短處。工廠指揮和計劃人員依靠電子數據表通過自己的頭腦作出決策,然而,這種分析是不完整的,使工廠對客戶要求的交貨日期作出不現實的承諾,其結果是承諾難以兌現,使客戶感到惱怒。
2.難以依據預測安排生產
ERP系統把需求預測作為外部輸入,但市場銷售預測常常不很準確,運行銷售管理問題也難以解決。這種情況下作出的生產計劃往往導致大量的短缺或過剩。
3.缺乏智能難以代替人作決策
ERP系統允許公司實施劇烈的企業過程重組,然而,它們不能作決策。例如,MRP對物料需求的調度是基于工廠有無限的能力這樣一種假設。結果導致在生產過程的每一階段,庫存不是過剩就是不足4.難以實現多個工廠間的協調綜合的ERP軟件包允許公司從組織和庫存的角度把多個工廠和設備分配聯系在一起考慮。但是,即使幾家工廠生產同一種產品,ERP也沒把工廠當成可以相互替代的單位。因此,在工廠間均衡資源和分配設施只能由人工完成。從靈活性方面說,幾乎所有的ERP套件都難以對客戶需求變化作出充分的反應,這是它們設計上存在的先天弱點。而且,應用程序的交互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致使庫存增多、等待時間過長且響應更加遲緩。尤其在Internet經濟時代,事情顯得更為不妙。Internet經濟正在掀起一場企業革命,ForresterResearch把它稱為動態貿易,即應滿足客戶當前定制的需求。
適應動態的貿易環境
在一個動態的貿易環境中,將會出現以下變化:·服務將超越產品本身公司要求廠商管理庫存和倉儲直接交貨的模式,這需要實現對企業生產過程的瞬間反應。·
生產由需求驅動
公司將采取按訂單生產、后期裝配的策略。
·價格適應市場
企業削減庫存,追求最大利潤。動態貿易的關鍵在于反應的敏捷性,這正是ERP的不足之外。那么,如何看待ERP套件
呢?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購買,但一定要物有所值,能滿足企業的需要,諸如解決2000年問題和歐元問題,能收集動態貿易所需的信息等。否則的話,可以轉而部署擴展的供應鏈、Internet商貿以及客戶管理解決方案,以便在動態貿易經濟中找到你自己的位置。要做好其中任何一件事,你必須采取一種組件應用程序策略,從多個供應商那里購買解決方案。
ERP發展機遇多多
我們正處在一種很難得的發展環境中,客戶的要求與廠商提供的產品正在聚合,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毫無減弱之勢。三年來,ERP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5%,產值150億美元,有哪一個行業能與其相比呢在制造業中,沒有一套高度綜合的業務應用軟件,企業要想生存并進行有效的競爭幾乎是不可能的。ERP的增長是一系列操作的直接結果:全球的激烈競爭、極短的產品生存周期、高度分散的經營,以及由信息驅動的管理。這就是今天制造業的環境。
有沒有什么方案可以取代ERP呢?
一種選擇是最佳品牌策略。公司從幾家專業廠商選擇幾個應用軟件,把它們組裝成自己的系統。但是,且慢!這樣做的企業會發現,不僅初始的許可證費用很高,集成和實施費用一般也要貴幾倍,而且各個應用程序體系結構的差別將導致用戶界面不一致,數據模型相互重疊。公司單把必不可少的數據字段一致起來恐怕就要用上幾個月的時間。在系統真正實施前,信息系統部門將憂心忡忡,一有新產品發布,就不知會不會又把統一的界面破壞了。而且,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旦產生問題,各廠商都說問題出在別的軟件那里,這是難以避免的。另一種選擇是請一家系統集成商用組件產品組裝一個定制系統。這與上面的策略相同,只不過多了個承包商。系統集成商是不能擔當軟件公司的角色的。他們可以組裝一次性的解決方案,但不能提供關鍵產品支持,不能提供培訓和升級版本,而這些又確是你所需要的。技術專家總想讓人們相信:建立自己的系統是容易的,他們總認為,ERP已經躺在臨終床上,離死期不遠了。他們保證說,技術突破是可能的。不過,即使定制系統很容易組裝,大多數購買者也不會買賬。許多公司一直希望購買一套信息系統,但它應該是一種產品,不是一個技術、組件和服務的集合。ERP廠商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們試圖推出的就是這樣一種產品。現在,典型的ERP系統功能覆蓋面很廣,所涉及的行業也縱向延伸,技術體系結構、培訓、文檔和過程設計工具都在不斷完善。雖然它還不是個一攬子系統,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一目標。ERP將繼續走向成功,因為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產品,不愿購買配件。這個概念極有生命力,正使ERP越過制造業,迅速向其他行業進軍,如零售業、公用事業、金融服務、教育、甚至包括政府部門。這些行業正傾力解決自己系統中存在的2000年問題,他們認識到購買整套軟件的好處以及廠商們對應用程序的支持和提高。大多數ERP廠商看到了這個機遇,正為縱向行業提供重新封裝的整套軟件。ERP廠商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他們可以向老客戶銷售更多的應用程序,把新系統推向傳統行業和其他地區。因此ERP并非在困境之中,而是面臨著巨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