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切入供應鏈金融賽道,靠譜嗎?
長春供應鏈,近日來,P2P暴雷潮引發了監管、市場和輿論對于P2P商業模式的深刻反思。身背“跑路”“自融”“資金池”“剛兌”等歷史包袱的P2P行業正陷入“集體迷茫”狀態。P2P行業亟需轉型,但轉型之路又在何方呢?
在筆者看來,也許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可能的路徑。當下,供應鏈金融日益從金融專業圈走向公眾視野,受到的媒體關注和國家重視與日俱增,各大金融主體也在摩拳擦掌。盡管P2P行業正處于“泥沙俱下”之勢,然而希望也可能就埋藏在泥沙之下。
根據信和研究院本月發布的《供應鏈金融及商業模式案例研究報告》顯示:截至止2017年底,涉及供應鏈金融的平臺數為126家,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6.53%。2017年全年,P2P網貸平臺供應鏈金融成交量近千億,為964.15億元,占同期P2P網貸行業總成交量的3.44%。
長春供應鏈專注于供應鏈金融領域的P2P公司并不鮮見。6.53%和3.44%這兩個數字一方面說明P2P轉戰供應鏈金融還依舊方興未艾,然而另一方面這些“星星之火”也許可以“燎原”。
供應鏈金融到底有什么魔力呢?供應鏈金融能夠拯救岌岌可危的P2P嗎?P2P平臺轉戰供應鏈金融,靠譜嗎?
一、供應鏈金融確是風口
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國家、社會和金融行業共同關注的大問題,然而這同樣是一個世界級難題。如何破題呢?當前供應鏈金融被寄予各方厚望。
(一)供應鏈金融的意義與使命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集物流運作、商業運作和金融管理為一體的管理行為和過程,它將貿易中的買方、賣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機構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實現了用供應鏈盤活資金,同時用資金拉動供應鏈的作用。
從概念外延來看,供應鏈金融的四種外在表現形式為:應收賬款融資、預付賬款融資、存貨融資以及相關ABS操作(參見下圖)。
P2P切入供應鏈金融賽道,靠譜嗎?
可見,供應鏈金融的底層一種對公信貸業務,其不同于傳統信貸的地方在于,其可以很大程度上脫離授信主體的主體信用進行授信,而通過將信貸服務嵌入到授信主體的交易中,全面掌握交易的“信息流”,并且控制交易的“商流”(商戶主體)、“資金流”、“物流”,圍繞授信主體的資金缺口展開信貸服務(參見下圖)。
P2P切入供應鏈金融賽道,靠譜嗎?
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對于經營環境更加兇險的小微企業更是如此。相對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經常需要以“賒銷”方式去爭取大型企業的訂單,存貨積壓擠占現金流也是常事,因此如何即時補充現金缺口是小微企業的“金融剛需”。
然而,傳統信貸要么依靠主體的資產信用。要么依靠押品信用(不動產為主),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純信用、高頻次、低額度的信貸需求。
因此,無論是學界還是國家都將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大歷史使命寄希望于供應鏈金融。
(一)政策紅利不斷迸發
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一種融資服務,供應鏈運營效率的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生態圈的建立和繁榮也是供應鏈金融的非常重要的使命。所以,供應鏈金融是金融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當下國家政策鼓勵的方向。
特別是2017年以來,國家對于供應鏈金融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強化。
2017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銀監會、外匯局等七部委聯合發布《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
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
2017年12月,深交所發布企業應收賬款ABS《掛牌條件確認指南》和《信息披露指南》。
2018年4月,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
特別是《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這是供應鏈金融作為獨立主體首次寫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指導意見,由十九個部委共同參與。旨在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商業銀行、供應鏈核心企業等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資渠道。
(二)巨頭齊聚供應鏈金融
去年以來,巨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發力日漸明顯。
前不久,阿里發布“碼商成長計劃”,全面賦能個體工商戶極小微群體,其中供應鏈金融服務(賒購貸款、循環信用貸等)是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騰訊旗下微眾銀行著力打造基于稅務數據和社交數據的小微信貸產品“微業貸”,試圖將其培育成繼“微粒貸”之后下一個現象級爆款互金產品。
就連四大國有銀行的翹楚建設銀行也是躍躍欲試。今年以來,建設銀行全面踐行“雙小”普惠金融戰略,建成了能適應小微金融場景的“小微快貸”產品體系,因此董事長田國立的最近表態才能如此高調:“發展普惠金融業務不是靠良好的愿望,而是要靠能力。”
此外,像海爾、怡亞通、順豐等行業龍頭企業也在深耕自身生態的供應鏈金融體系。由此可見,精確瞄準解決小微企業金融痛點和難點幾乎成為中國金融巨頭們的共同主題和共通戰略。
二、巨頭云集的供應鏈金融是否還有P2P容身之地?
2017年以來,隨著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開始深度結合,中國的供應鏈金融進入“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中國式創新要素開始融入到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中,形成了極具中國互聯網特色的智慧供應鏈金融生態。
中國智慧供應鏈金融生態
P2P切入供應鏈金融賽道,靠譜嗎?
參見:萬聯供應鏈金融研究院 華夏鄧白氏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供應鏈戰略管理研究《供應鏈金融及商業模式案例研究報告》
依據上圖可知,P2P平臺是中國智慧供應鏈金融的重要參與主體。筆者認為,在中國當前的金融和產業大背景下,P2P平臺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還是可以有作為的。理由如下三點:
一是供應鏈金融市場空間足夠大,目前還處于絕對藍海。